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四)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
从横向分析看,崛起核心的政治环境就是人家接不接受你强大。人家接受你强大,你的政治环境就好;别人不接受,但又没办法,那你的环境就正常;如果人家压制你,那么你的环境就恶劣。我们政治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小国可能对我们无可奈何,关键是大国,美国是坚决遏制中国的。从克林顿时期就在是否遏制中国的问题上有争论,一派认为遏制苏联是成功的,所以应该采取同样政策把中国遏制掉,使中国走向解体,这就是说通过台湾独立使中国解体。另一派认为遏制中国是成功不了的,苏联的解体不是美国遏制的成功,苏联解体是它内部问题,不是遏制的结果,所以遏制中国照样不可能成功,于是提出接触中国的政策。代表人物是当年的洛德,克林顿时期他就说:遏制中国需要的是有盟友支持,看看中国的周边还有谁能参加美国的遏制政策?连我们最坚实的日本都不会坚决站在我们这边。这就有效地使得克林顿认为接触政策是合理的。由于这种的观点的提出,就出现了不是要不要遏制中国,而是能否遏制中国的问题,我们管它叫理性派。现在的争论仍然是遏制中国的争论,一句话就是公开遏制中国还是不公开遏制中国,还是跟中国保持接触。这一点说明不管是哪一派,防范中国崛起是美国的既定政策。中美间的矛盾会不断的发展,想让它没有是不可能的,而且都是战略性的。 9.11事件不过是暂时使美国把防范中国搁置到一边,先对付恐怖主义。现在中东的问题也不好解决,美国有点放弃了,再说即使放弃美国也没有大的损失。所以大家怀疑美国会把战略重点由中东重新返回到亚太地区,也就是回到东亚,以防范中国为主。我估计短期内还做不到,因为毕竟伊拉克问题还有待解决。这虽然表明了他们内部的利益分歧,但是也表明了中国和美国的矛盾。现在还有日本会站在美国一边,日本显然是要和中国对抗到底。 96 年日美同盟,以台湾问题为他们的安全防范目标,但是当时日本不干。去年 2+2 会议明确规定台湾是日美同盟的安全关注,也就是日本明确公开在安全上与中国为敌。显然我们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政治困难就来自日本。另外法国和德国之所以积极支持中国崛起,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有利于欧洲的强大。法国和德国明白,他们靠自己崛起是做不到的,因为太小。于是他们要把欧洲一体化,使欧洲变成一个国家,这样就变成了另一个超级大国,他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我去年去欧洲开个叫欧洲印象的会议,也就是欧洲领导们认为欧洲的一体化在经济上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政治一体化也在向前发展,就等着欧洲宪法的批准,他们认为欧洲宪法一批,接下来就是文化一体化问题,所以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建立欧洲统一的文化。我的意思就是说法国和德国之所以支持我们是因为法国和德国在推动多极化,不希望美国霸权永远维持下去,和我们有共同利益,所以法、德在政治上对我们的支持率非常高。俄国和印度是又想和我们发展关系,又担心中国强大;既希望中国可以和美国抗衡一下,又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使他们不能和中国有平等的地位。俄国在军事上支持我们,但经济和我们搞不起来;印度在军事上对我们有防范,但经济上和我们发展很快。俄国人总担心我们占他们的地方,印度人现在是担心我们经济发展太快,把他们落太远,希望中国去投资。但是两国人的心态都一样,都是对中国既恨又爱。因为中国如果不平衡美国,他们也将面临着美国的压力,特别是俄罗斯,他们需要利用中国来平衡美国;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太强大。也就是说在我们看到的国家里,支持我们较好的是法、德;最差的国家是美、日;中间的是俄、印,还有英国。英国是一个跟着美国走,但又不想参加遏制中国的美国战略。去年我们和英国签订了战略伙伴协议,也就是中国和美国开战,英国不参加。英国外长已经明确表态,布什第二任期,英国不会再参加类似伊拉克这样的战争。所以我们对台政策的出台之所以取得好的成果,是因为对台政策不光是遏制了台独分子,而且是除了美、日外,全世界都从政治上支持我们反对台独的政策。澳大利亚外长表态反对台湾的独立,反对台湾的公投;法国总理希拉克连台湾的公投都反对;韩国也表明如果中美打起来,美国不得使用韩国的机场;加拿大反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也就是说我们对台政策可以改变世界舆论,而不是我们要使用武力反对我们的人就增多了。
在政治环境上,第三世界普遍对中国给予很大的希望,但是又有失望。希望是指希望我们多给点援助,在国际社会替他们多说两句话,希望我们在世界上多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失望就是觉得我们做得太少,钱给的少,政治支持少,军事保护少。他们特别希望我们派维和部队到他们那里去,我们又特别谨慎;他们特希望我们去投资,但我们的企业家觉得那不挣钱;他们特希望在国际社会上替他们发言,我们觉得一替他们说话我们就得罪人。这就是我们面临崛起的政治环境。
最后我们略说一点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我们面临崛起环境中最好的方面。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经济实力的扩大,我们现在是世界上第三贸易大国,我们的对外投资也开始增长。中国的经济环境是靠我们的实力自己改善的,这个经验反过来用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也一样。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提高,我们的安全环境和政治环境就不会改善,光靠经济是改善不了的。今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非常快,为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靠政府干点什么把经济搞好的,我们只要政府不干点什么我们就会把经济搞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放开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能搞好,我们手上现在还有好多方面没放开,如果放开我们十年的高增长就没问题。而美国就不行,所以他就靠大仗来维持经济增长。日本从 92 年到现在经济就停滞不前,不是政府不想干,而是政府干不成什么。另外一个客观环境是我们的崛起处于一个特殊的经济阶段。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是畜牧业、农业、工业、然后是知识经济,今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 -----知识经济,也就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知识是在脑子里的,技术是知识物化的结果,它是把知识变成技术,技术来源于知识。于是在今后的经济环境竞争中就是人才竞争,不是争自然资源,不是争技术,是争谁有发明技术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才竞争。争的是有发明能力的人,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让有本事的人到中国来工作,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美国是靠他的高工资、霸权地位和移民政策来争夺人才的,他给有技能的人特别好的移民政策,吸引他们到美国工作。中国强大时也是这样,比如说唐朝,用我们的话讲,唐朝中央政府的人四分之一都是外国人,李白就是外国人。我们现在很难,因为我们现在人才使用的观念还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环境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竞争。人不光是为了钱,不是提高工资就留得住人,没钱可以给他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这要你承认他的价值承,认它有本事,即使没钱,他会认真的干活。今后的经济环境是一个规则竞争,就是政府怎么能在国际社会上制定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规定,国际规则。比如现在不就是为这些规则在争斗么?政府将来在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面对的是规则竞争,是和人家斗,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国际规则是不断变化的,怎么能让这些规则变化有利于你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除了实力以外,谈判技巧和外交能力也是很必要的。这是我们谈论的经济环境。是大家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我自己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避免的,就是早晚的问题。国家实力在强大,你的钱买的东西越来越值钱,怎么有可能不升至呢?至于什么时候升值,怎么升值是值得研究的,而不让它升值是做不到的。我认为人民币值钱了,是我们经济实力发展的结果。总的来讲是好事,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发展强大带来的问题,就是崛起中的问题,而不是衰落中的问题。所以同样是政治问题、安全问题、经济问题,实际上都是崛起中的问题。你越崛起,政治和美国越对立;越崛起,安全问题面临的威胁就越多;越崛起,经济规则和人竞争的就更激烈。
如何评价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础,不是靠政治原则和意识形态。我们双方谁也没有办法加人美国所领导的西方阵营,所以不管双方喜不喜欢,我们都摆脱不了彼此,因为双方都需要对方支持。叶利钦以为全都改了就可以加人西方阵营,最后发现十年的努力却一无所获。北约是以共同安全威胁为基础的,如果俄罗斯加人北约,那就不存在共同安全威胁了。中俄关系的坚实就在于,只要美国不改变对中俄的遏制政策,中俄就不可能不成为战略伙伴。现在看来因为中国的崛起,美国必然遏制中国;因为俄国不放弃核地位,美国必然遏制俄国。俄国要是销毁所有核武器,马上就可以成为美国的盟友,可是俄罗斯要是这么做了,俄罗斯就什么也没有了。
中日关系。中国的实力地位的发展,在日本的反应是日本民众心理上不能接受。首先他们是对政府不满,十几年经济搞不好,老百姓不满意,看到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心理不平衡。这种不满情绪抱怨的就是政府,抱怨的表现就是投反政府的人来当议员,这就是日本右倾化发展的原因。反政府的人进了议会,知道改革自己也干不了什么,也不能把经济搞好,于是他们提出的都是军事和政治要求。小泉就向右派势力靠拢,他来满足人们的军事和政治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小泉越反中国,他在国内的支持率就越高,越反中国,他的地位越巩固。所以对于台湾问题和日本入常问题,我觉得我们这届政府做得非常正确。今后怎样我不知道,但从眼前来看是成功地、有效的。